第(1/3)页 李世民看着手上的奏折,一时间也陷入了两难之地。 若是准奏,李靖作为大唐军神,一旦乞骸骨,对于军中是个不小的冲击,而且不利于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的平衡。 而且百官都会以为这是皇帝的意思。 会认为皇帝开始猜忌功臣,下一步就是功臣兔死狗烹。 那些功臣人人自危。 可若是不准奏,那李靖是不是会多想,会认为皇帝就是要让他兔死狗烹?就是要让他不得善终? “这是做皇帝的代价啊,准奏吧,传旨中书省,代国公李靖卫国安邦,功在社稷,然病魔缠身,准卸下一切官职,改封卫国公,加尊太师,加双俸,册赠同尚书门下左仆射,加赐免死铁券一面,赏金叶百片,御酒百坛,珍珠百粒,回京荣养。” 李世民缓缓闭上了眼。 这一刻,李世民的心情很复杂。 李靖先封代国公,后改封卫国公,还是和历史没有太大差别。 唯一的差别是李靖是在明年贞观三年被封为代国公的。 而本设定是因为跟随河间郡王李孝恭早年平定萧铣和辅功拓、招抚岭南、抵御突厥入侵等等。 李世民上位之后,封为代国公。 “是,父皇,不过儿臣觉得卫不如镇,代国公是军中战神,定海神针,镇国公会不会要好些?”李承乾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。 不过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。 李世民摇了摇头,“他不想为朕再坐镇三军,不想做大唐的定海神针,还封什么镇国公?就卫国公吧。” 既然李靖选择荣养,那李世民再也不动李靖官爵分毫,李靖就这么荣养一生吧,可怜一代军神竟自愿雪藏。 “是,父皇。”李承乾也没有再坚持,而是记下了这件事情,然后叫太监立马带着旨意去中书省拟旨。 李靖这一封乞骸骨的奏折,属实是让李世民的心,拔凉拔凉的。 这也不能怪李靖,本来李靖现在没有乞骸骨的心思,觉得自己还能再干几年,可是李世民因为一个谋反未遂的事情,连亲儿子都杀。 按理说,李恪和李泰还小,而且谋反未遂,而且也并不是实施计划的主谋,也没有自己找杀手。 这件事情四姓六望在京分支伏诛。 李恪和李泰除爵幽禁已经是很严重的处罚了。 甚至轻点儿,可能也就降爵。 但李世民却直接赐死了,主犯从犯全部赐死,株连无数。 宋国公萧禹赐死,杨妃自缢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