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【三日后,真相大白。】 【这些人果然与建虏有秘密往来,专门陷害朝廷忠臣。】 【朱元璋在金殿上宣布了他们的罪行。】 【“诬陷忠良,通敌卖国,罪该万死!”】 【“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,忠臣终将昭雪,奸臣必受惩处!”】 【从此以后,朝中大臣再不敢轻易诬告他人。】 【朱元璋又下令重新审查冤案。】 【“凡是被杀大臣的家属,许他们上书申冤。”】 【“朕要还天下一个公道!”】 【治国之道在于用人。】 【错杀一个忠臣,就等于放走十个奸臣。】 【“崇祯小子太过急躁,听信谗言。”】 弹幕: ——“你们别骂崇祯了,人家真的尽力了。” ——“讲真,崇祯守住了大明的骨气,上吊都不愿投降,这点比南宋末年强。” ——“明末要是有个朱元璋这样的皇帝,李自成和皇太极都得老实点。” ——“说实话,崇祯已经是明朝后期最勤勉的皇帝了,可惜生不逢时!” …… 看到这一幕,不古人由得对崇祯帝心生怜悯又满腹怨气。 这位末代皇帝,处处显露出软弱和天真,实在辜负了这锦绣河山! 江山社稷,岂是靠眼泪就能守住的? 一想到崇祯面对魏忠贤余党时的畏手畏脚,再看朱元璋雷厉风行的手段,更觉得这位末代皇帝实在太过天真! 总以为耐心教导就能让奸臣回头,却不知这些人早已经无可救药! 崇祯勤勉政事,夜夜批阅奏章,却不知这些奏章中多少是虚情假意。 偏偏他还要事事亲力亲为,不懂得任用能臣干将。 这般独断专行,反倒让朝廷积弊越发严重。 最可笑的是他总觉得以德服人就能安抚边疆,却不知道在虎狼环伺之下,仁慈反而是最大的软弱。 那些贪生怕死的将领,正是看准了他心慈手软,才敢如此肆无忌惮。 若是崇祯能有朱元璋一半的魄力,何至于让大明江山断送在自己手中? 可惜他生性多疑又优柔寡断,既不敢大开杀戒,又不愿意放权于能臣。 望着这般对比,真是令人扼腕叹息! …… 明朝位面。 海瑞正押解赴戍途中,忽见天际异象。 这位被世人称为“海青天”的清官,因抗疏严嵩被贬戍儋州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