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对此,古人纷纷点头。 不愧是他们之前所了解到的朱元璋! 上来就这么猛! 真如此继续保持下去的话,大明何惧覆灭! …… 清朝位面。 康熙皇帝正坐在御书房中,看到这一幕时,先是微微一怔,随即冷哼一声。 他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治国方式着实不敢苟同。 治理国家如同调理身体,过猛的药石反会伤及根本! 特别是那番要改革科举、废除八股文的言论,更是让康熙暗自摇头。 八股文正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,它考验的是读书人的才学修养,怎能轻易废除? 朱元璋终究是出身寒微,对文人的态度未免太过偏激! 大明的灭亡,原因错综复杂,岂是靠几道雷霆手段就能挽回的? 治国之道,贵在持之以恒,重在润物无声。 这种大开杀戒的做法,反而会激化矛盾,加速王朝的衰败! …… 明朝位面。 成化皇帝朱见深正在批阅奏章,看到这一幕时,不由得猛地起身! 作为一个深受祖制约束的皇帝,他对太祖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! 这些年来,朝中那些文臣们仗着祖制,动不动就搬出“祖宗之法不可变“来钳制皇权。 每次他想做点什么,总会被这些人以各种理由阻拦! 如今看到太祖这般大刀阔斧的改革手段,让他心中翻涌起强烈的共鸣! 若是自己也能像太祖这般雷霆手段,何至于被这些人牵着鼻子走? 太祖的魄力,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! 【在面对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时。】 【朱元璋并没有认为是百姓的过错。】 【“这些流民造反,不是因为他们想造反,而是活不下去了。”】 【“崇祯小子用重兵围剿,反而让农民起义越打越多,这不是治本之策!”】 【朱元璋站在地图前,看着标注的各处起义军位置。】 【毕竟,自己曾经也是个讨饭的和尚。】 【“传令下去,各地囤积粮食的商人,三日内主动捐献储粮,否则抄家!”】 【“朕不管你们是什么身份,再不交出粮食,就是和朕作对!”】 【一时间,各地粮仓纷纷开仓。】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