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《冷知识。在北方,“冻死人”可以是一个人的死因;而在南方,这只是一个形容词!》 大唐。 玄宗李隆基望着天幕画面,竟然莫名生出了一股微微的寒意。 是啊,长安已经入秋,再有几月就是冬天了! 虽然说李隆基也很羡慕后世那所谓的供暖系统,但此刻,更吸引他注意力的还是后世的那些评论! 啧啧啧! 看看,这群老百姓多为国家考虑啊! 朕的大唐要是多出一些这样的老百姓就好了,天下何愁不安定? 但话又说回来,后世的朝廷到底是有多富有啊? 这种看一眼就知道造价不菲的供暖系统,一开始竟然是免费供应的? 李隆基想不通。 或许是受到了天幕的指点,也或许是李隆基深思的神情让一旁的小太监会错了意。 很快,一张狐裘披风就已经披到了李隆基的肩上。 玄宗侧眼看了一眼肩膀上的狐裘,一股暖意油然而生。 是啊,大唐虽然没有什么供暖系统,但哪怕是百姓家中也有丝麻兽皮吧,还不至于让人冻毙! 再说除非真的遭遇什么大雪之年,不然大唐境内还真没听过有人被冻死的! 然而诗圣杜甫在看见天幕后,却是一阵怆然泪下! 所谓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! 不外如是! 盛世大唐何其强大,为何就不能如同后世一般,为广大百姓谋分毫的福利? 为何就不能让那些士族吐出些许的金银? 这天下,终究还是百姓的天下啊! 杜甫本来就心有郁结,此刻在看见后世那些有关供暖的话题后更是心神激荡! 他虽然不谙政事,可这点浅显的道理终归还是明白的。 他多么希望朝中万千官员能有人站出来,为天下的老百姓发一发声,可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。 事实上,朝廷也的确没有“辜负他的揣测”! 上到王公贵族,下到寻常官员,无一人理会过广大百姓的死活。 就比如这取暖之事。 第(2/3)页